貸款到底怎麼貸?(文末有推薦)

信貸、房屋貸款、整合負債、軍公教信用貸款、二胎房屋貸款

貸款項目琳瑯滿目

各位知道目前什麼樣的方案最適合自己嗎?

最怕的是需要一筆資金的時候卻發現貸款怎麼貸都審核不下來

會非常的無助

所以我以過去的經驗跟各位分享

曾經有過不良紀錄的我 如何成功核貸

以往我都是跟朋友借錢

可是很多時候不用開口就知道對方大約會借你多少

基本上都是看交情 礙於面子也不能一直借

 

直到有一個多年的朋友

跟我說他需要資金的時候都是跟銀行借錢

現在銀行利率低,合法又正派

相較其他借錢管道來得安全

 

所以我也嘗試與銀行借款

第一次借款的時候 真的是怎麼貸款都貸不下來

我真的是非常著急

因為我真的沒有想過曾經有一點點不良紀錄就讓我審核失敗....

真的讓我非常沮喪

我在網路上搜尋嘗試解決有不良紀錄如何申貸貸款的時候

看到有幾家協助貸款的網站:只要填寫表格就可以免費諮詢

雖然不相信但還是試試看 有試有機會

所以我同時間填了三間網路上評價還OK的表格

 

我也很快收到了很多專家提供給我的方案

專業的角度解決我的問題

最後真的順利貸款下來

所以千萬不要放棄任何一絲希望

 

當初如果我沒有抱著試試的心態填這個表單我就沒辦法度過那一次的難關

所以下面是我所使用的免費填寫表單的網站

 

首先是潮霖資產貸款http://bit.ly/2rGwPFT

主打各種整合貸款都可以申辦

目前有與三十家以上的銀行通路合作

客製化,爭取最高的核貸額度

 

再來是理債一日便http://bit.ly/2qWu6uJ

專門處理債務問題,協助規劃債務,對於債務整合非常有幫助

不管是房貸、信貸、車貸都可以詢問

 

最後介紹的是9595助貸網http://bit.ly/2rGfCvY

這家擅長處理困難的案件(當時就是覺得真的假的才去填的)這家目前有50家以上的銀行通路合作

可以協助提供更多方案提供更多選擇!!

 

介紹到此,希望你也能夠成功貸款!

“三人行必有一老”?上海養老版圖上的溫暖與智慧,困惑與無奈

原標題:周日品“區”|“三人行必有一老”?上海養老版圖上的溫暖與智慧,困惑與無奈

上海真真切切地步入瞭“三人行,必有一老”的時代。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上海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總數達457.79萬,占總人口的31.6%。根據預測,到2018年底,戶籍老年人口將突破500萬,2020年將達到540萬,2045年至2050年將達到峰值。

對於上海這座特大型城市來說,當快速的人口老齡化進程,與快速的城市化發展以及經濟轉型升級、社會結構調整交織在一起,所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而當龐大的養老版圖分佈到16個區之後,又化為一個個具象的養老院、長者照護之傢、養老社區,甚至隻是社區食堂裡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養老護理員一句暖心的話語。

瞭解上海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進程所做的努力,不妨從一張養老床位開始。

絞盡腦汁擠出“一張床”

當上海住房擁擠的時代過去之後,人們不曾想到,養老床位的“一床難求”,也會成為一種社會焦慮。

事實上,2010年之後,這在中心城區一些性價比較高的公辦養老院,的確成瞭一個問題。閔行區一位公辦養老院院長曾經訴苦:“床位總共600多個,一年離開的老人五六十位,等待入住的老人卻有近1000位。隻能讓老人等啊。”

在上海發佈的一份養老設施專項規劃中,以2020年戶籍老年人口數作為基數,增加10%的預留空間,按17.8萬張床位進行用地底線管控。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床位挖潛”行動的確讓各區政府動足瞭腦筋——

靜安區把武定路上一傢快捷酒店改造成配有167張床位的樂寧老年福利院;長寧區把虹橋路上一個股權結構復雜的商務辦公用地改為養老機構用地;虹口區把區綠化局下屬的房產資源劃撥給區民政局,改建為福利院;浦東把養老設施建設嵌入到每個“大居”規劃中……

善於“螺螄殼裡做道場”的上海人,還想出瞭另外一個妙招:從社區碎片資源中挖掘空間,建立以長者照護之傢為代表的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讓習慣在社區生活的老人在傢門口享受養老服務。

去年3月,在老齡化程度達到36.1%的虹口區歐陽路街道,開出瞭虹口第一個長者照護之傢。首批入住的陳阿婆多年前由於中風導致半身不遂、無法走路,原本隻打算女兒出差期間住一周,沒想到經過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和專業康復訓練,她似乎有瞭重新“行走”的希望。經過3個月的康復,她已經可以借助輪椅緩步行走。像陳阿婆這樣逐漸康復的老人,不在少數。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上海養老機構共計702傢,床位數共計13.28萬張,其中2016年新增9100張,比上年增加5.4%。全市共有長者照護之傢73傢,其中2016年新增51傢,床位數2184張。數量可觀。

自2015年開始試點、目前全市推開的老年照護需求評估機制,也讓“一床難求”的情況有望從源頭緩解,還保證瞭公平公正。具體說,進不進養老院得由“卷子”說瞭算。要經全市統一的後臺計算,評定等級最高的將優先享受最緊缺的護理床位。

經統一需求評估後,倒逼供給合理釋放。比如徐匯區,各公立養老機構空床達200多張,而排隊輪候的老人僅100多位。一床難求,已並非普遍存在。

然而,絞盡腦汁擠出“一張床”之後,仍有不少困惑有待破題:護理人員普遍短缺;長者照護之傢原定的短期護養,遭遇瞭不少老人長期入住,導致流動性差;嵌入式機構在尚未規模化經營前,管理成本較難收回……

郊區養老冷暖自知

目前在上海郊區養老的,大致分為兩類人:原先的村民和市區過來的城裡人。

先說第一類人。當羽翼豐滿的兒女離開鄉村,守著老宅和土地的老人,也就不得不成瞭“留守老人”。還有的老人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搬遷進瞭高樓別墅,卻離開瞭朝夕相處的鄰居,開始瞭獨居生活。

2015年夏天,奉賢區民政局的幹部走訪村子,到一個老年人傢裡見到瞭一碗變質的紅燒肉。“這碗肉顏色變瞭,老人已足足吃瞭一個星期……”工作人員震驚而心酸。

這並不是偶然。數據顯示,奉賢區16.11萬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中,絕大部分生活在農村,純老傢庭老人7萬人,獨居老人1.3萬人。子女不在身邊,養老資源難以覆蓋農村偏遠地區;農村老年人又普遍存在物質條件艱苦。

為此,今年奉賢將建108傢睦鄰“四堂間”,為農村老人提供“一攬子”養老服務。所謂四堂間,即在一個房子內同時滿足四個功能——吃飯的飯堂、學習的學堂、聊天的課堂、議事的廳堂。

如果說市區老人的助餐點是“錦上添花”,那麼農村老人的助餐點就是“雪中送炭”。王阿中國信託小額貸款5萬婆的兒子每天給媽媽打電話時,從問“今天午飯怎麼吃?”變成瞭“今天午飯吃什麼?”自從去年村裡設瞭睦鄰四堂間助餐點,王阿婆的午餐有瞭著落,還可以提前點餐,告知廚師想吃什麼。

除瞭奉賢,在嘉定、寶山、松江等地,托老所、長者照護之傢、村集體經濟中國信託信貸最高額度興辦的養老院等各種類型的養老模式紛紛湧現,逐步緩解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難題。

而來郊區養老的城裡人,生活又是另一番光景。在金山朱涇鎮的一座高爾夫球場邊,坐落著法式莊園風格的養老社區——頤和苑老年服務中心。這裡看起來像極瞭一座五星級酒店,還宣稱要引入丹麥幸福養老模式。實際上,不管是在生態島崇明,還是在閔行、嘉定、浦東等區,都出現瞭相對高端的養老社區。

頤和苑入住的老人中,來自高校的學者傢庭占瞭一半,孩子大多在國外。房間裡硬件設施很好,有智能馬桶、中央空調和地暖;在頤和苑東南角,有一塊150畝的果蔬園,老人可在此申請租一塊田地,種上喜愛的蔬果;精神層面的娛樂更多,每個月至少要舉行兩場音樂會,還舉辦幸福養老論壇等。

不過,每位入住的老人要先繳納8萬元押金;平時,每位老人平均交月租金3500元左右,若夫妻倆住一套房是7000元;另外,還會收取一定服務費。這對於普通老人來說,難免望而卻步。

有些市區老人因為向往田園生活,選擇在郊區買房,住上一段時間卻是冷暖自知。有位選擇去崇明養老的阿姨總結說:“動手能力不強、長期依賴城市服務功能的人,還是輕易不要嘗試城市田園生態生活。”

“適老化”社區的真相

一位普通老人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通常它以傢為圓心,向小區、菜場、公園、社區醫院等幾個場所輻射,如果要幫子女帶孩子,那麼還得往返學校。

老年生活質量評判的權重,絕大部分落在這個活動半徑內。這也是老人心目中“幸福社區”的幾個關鍵指數。

不久前,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學者發佈瞭一個有關老年人的社區需求研究。研究者從老年人對於社區服務設施配置佈局的需求和滿足感入手,發現利用“步行指數”可以驗證老年人的滿意度,越是適宜走路出行的社區,越是受老年人喜愛。

在研究者測量的三個社區中,楊浦延吉社區的步行指數最高,為91.07分;浦東聯洋次之,社區步行指數為70.64分;嘉定江橋為67.54分。就是說,老社區延吉社區的服務設施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適宜性最強,老人的滿意度也是最高的。

這個結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高洋上的社區,可能在老人眼中,並不是最理想的。

上海城市的適老化改造,也是從老人的生活半徑開始的。一個頗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很多小區都在進行的老宅加裝電梯改造。2015年10月,普陀區怒江苑小區7號樓加裝電梯成功,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得很多社區競相取經。

怒江苑是1998年建成的售後公房,改造耗時一年多,業主們前前後後開會30多次,項目組四處奔走,在各個部門蓋瞭46個圖章,終得以順利進行。此後,審批流程精簡,加裝電梯在全市推廣。截至今年5月,上海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已竣工完成12臺,正在施工5臺,完成項目立項即將開工的有43臺。

另一方面,“一站多點”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已在各區逐漸成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養老樂園綜合體、醫養結合護理站等各類名稱不一、功能完備的機構,成為這個服務圈的重要驛站。老齡化程度高達38.28%的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還將街道每個片區裡原有的老年日托所全部轉型為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分中心,每個居委都配有社區公益站,專門用來開展政府購買的養老服務。

智慧化養老亦普及深入。今年3月,楊浦區區級綜合為老服務信息平臺“彩虹橋”上線運行,平臺設有信息發佈及查詢、服務申請、服務監督、後臺數據管理及統一需求評估等功能,實現瞭全區養老服務實時監測、實時分析等。寶山區以“銀鈴居傢寶”項目為服務載體,探索建設全“養老雲”平臺,以一鍵呼叫的便捷方式,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主動關愛、緊急援助、走失定位等,旨在打造24小時智能養老服務圈。第三方養老服務機構“愛照護”提供的智能護理床、智能遠程看護和關愛配件等,已走入普陀、浦東、虹口等多個養老機構和社區。

當老人所在的社區服務設施步行可達,多功能的、智慧型的養老服務日趨完善,這算不算一個“適老化”社區?答案是極有可能,但真正的答案,隻在老人們心中。

老人的心思誰能懂

有位區民政幹部私下裡感嘆:“社會上都說‘一老一小’最值得關註。但實際上,小朋友的錢最好賺,老人的錢最難收。”

此話或許不中聽,但放在現實情景中,卻毫不誇張。2017年發佈的“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上海地區)”報告顯示,當被問及願意以每月多少費用入住養老機構時,77.7%的老年人希望低於3000元,隻有2.7%的老年人願意支付每月5000元及以上的費用。而辦養老機構的成本,近年飛速上漲卻是事實。

今年1月起,上海在徐匯、普陀、金山三個區先行開展瞭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符合條件的老人將可享受到長期護理保險待遇。試點期間,對居住在三個試點區或者在其養老機構住養的60周歲及以上老人,經評估護理需求等級為二至六級的,可由定點護理服務機構為其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並按規定報銷護理費用。

大致來說,效果不錯。但盡管老人自負的部分隻有10%—15%,在現實中依然遭遇瞭一些老人“嫌貴”的問題,即便子女願意支付,還有老人心有不甘。再說服務,社區居傢照護和養老機構照護的服務內容目前共有40餘項,涵蓋瞭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臨床護理,都是失能老人亟需又適宜開展的服務。但還是有老人反饋說:“我不需要這些,能幫我傢裡打掃衛生更重要。”

之前說到的奉賢建睦鄰“四堂間”,助餐是老人最看重的功能,目前由政府補貼,老人隻要支付成本的一部分。但即便這樣,還是有老人覺得貴瞭,有些不需要助餐的老人提出來:“我沒有來吃飯,是不是可以把政府補貼的餐費直接給我?”

對於老人的這些行為,有人理解,也有人嗤之以鼻,一些人認為“不少老人的價值觀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

沒錯,政府想做好事情,有時候還真不簡單。包括建養老機構時的“鄰避效應”:誰都希望能建個養老院方便養老,但誰也不想建在自己傢門口。特別是一些上瞭歲數的人,一想到建在社區裡的養老院裡可能設有“臨終關懷”,就表示反對。因此,每建一個社區附近的養老院,背後的動員工作相當艱苦。

不過,有位一直和老人打交道的政府工作人員這樣感慨:“我有時也不理解老人的行為,但隻要你用心為他們服務,絕大多數老人真的很好,簡直把你當成自己的兒女。”

其實對於老人,若將他們的觀念行為帶入其成長的背景軌跡中,那些“摳門、公私不分、迷信”等行為或許更容易理解。就像當年希望社會包容年輕人,如今的我們同樣需要對老人多一份包容。而此刻,政府所做的正確引導和溝通協調,可能比什麼都重要。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生活在一個老齡化的社會,我們的父母正從低齡老人邁向高齡老人行列;而有一天,我們自己也終將老去。

題圖來源:蔣迪雯攝影、奉賢區供圖


“三人行必有一老”?上海養老版圖上的溫暖與智慧,困惑與無奈

2017年8月20日 10:18 來源:上觀新聞


原標題:周日品“區”|“三人行必有一老”?上海養老版圖上的溫暖與智慧,困惑與無奈

上海真真切切地步入瞭“三人行,必有一老”的時代。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上海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總數達457.79萬,占總人口的31.6%。根據預測,到2018年底,戶籍老年人口將突破500萬,2020年將達到540萬,2045年至2050年將達到峰值。

對於上海這座特大型城市來說,當快速的人口老齡化進程,與快速的城市化發展以及經濟轉型升級、社會結構調整交織在一起,所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而當龐大的養老版圖分佈到16個區之後,又化為一個個具象的養老院、長者照護之傢、養老社區,甚至隻是社區食堂裡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養老護理員一句暖心的話語。

瞭解上海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進程所做的努力,不妨從一張養老床位開始。

絞盡腦汁擠出“一張床”

當上海住房擁擠的時代過去之後,人們不曾想到,養老床位的“一床難求”,也會成為一種社會焦慮。

事實上,2010年之後,這在中心城區一些性價比較高的公辦養老院,的確成瞭一個問題。閔行區一位公辦養老院院長曾經訴苦:“床位總共600多個,一年離開的老人五六十位,等待入住的老人卻有近1000位。隻能讓老人等啊。”

在上海發佈的一份養老設施專項規劃中,以2020年戶籍老年人口數作為基數,增加10%的預留空間,按17.8萬張床位進行用地底線管控。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床位挖潛”行動的確讓各區政府動足瞭腦筋——

靜安區把武定路上一傢快捷酒店改造成配有167張床位的樂寧老年福利院;長寧區把虹橋路上一個股權結構復雜的商務辦公用地改為養老機構用地;虹口區把區綠化局下屬的房產資源劃撥給區民政局,改建為福利院;浦東把養老設施建設嵌入到每個“大居”規劃中……

善於“螺螄殼裡做道場”的上海人,還想出瞭另外一個妙招:從社區碎片資源中挖掘空間,建立以長者照護之傢為代表的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讓習慣在社區生活的老人在傢門口享受養老服務。

去年3月,在老齡化程度達到36.1%的虹口區歐陽路街道,開出瞭虹口第一個長者照護之傢。首批入住的陳阿婆多年前由於中風導致半身不遂、無法走路,原本隻打算女兒出差期間住一周,沒想到經過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和專業康復訓練,她似乎有瞭重新“行走”的希望。經過3個月的康復,她已經可以借助輪椅緩步行走。像陳阿婆這樣逐漸康復的老人,不在少數。

據統計,截至去年底,上海養老機構共計702傢,床位數共計13.28萬張,其中2016年新增9100張,比上年增加5.4%。全市共有長者照護之傢73傢,其中2016年新增51傢,床位數2184張。數量可觀。

自2015年開始試點、目前全市推開的老年照護需求評估機制,也讓“一床難求”的情況有望從源頭緩解,還保證瞭公平公正。具體說,進不進養老院得由“卷子”說瞭算。要經全市統一的後臺計算,評定等級最高的將優先享受最緊缺的護理床位。

經統一需求評估後,倒逼供給合理釋放。比如徐匯區,各公立養老機構空床達200多張,而排隊輪候的老人僅100多位。一床難求,已並非普遍存在。

然而,絞盡腦汁擠出“一張床”之後,仍有不少困惑有待破題:護理人員普遍短缺;長者照護之傢原定的短期護養,遭遇瞭不少老人長期入住,導致流動性差;嵌入式機構在尚未規模化經營前,管理成本較難收回……

郊區養老冷暖自知

目前在上海郊區養老的,大致分為兩類人:原先的村民和市區過來的城裡人。

先說第一類人。當羽翼豐滿的兒女離開鄉村,守著老宅和土地的老人,也就不得不成瞭“留守老人”。還有的老人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搬遷進瞭高樓別墅,卻離開瞭朝夕相處的鄰居,開始瞭獨居生活。

2015年夏天,奉賢區民政局的幹部走訪村子,到一個老年人傢裡見到瞭一碗變質的紅燒肉。“這碗肉顏色變瞭,老人已足足吃瞭一個星期……”工作人員震驚而心酸。

這並不是偶然。數據顯示,奉賢區16.11萬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中,絕大部分生活在農村,純老傢庭老人7萬人,獨居老人1.3萬人。子女不在身邊,養老資源難以覆蓋農村偏遠地區;農村老年人又普遍存在物質條件艱苦。

為此,今年奉賢將建108傢睦鄰“四堂間”,為農村老人提供“一攬子”養老服務。所謂四堂間,即在一個房子內同時滿足四個功能——吃飯的飯堂、學習的學堂、聊天的課堂、議事的廳堂。

如果說市區老人的助餐點是“錦上添花”,那麼農村老人的助餐點就是“雪中送炭”。王阿婆的兒子每天給媽媽打電話時,從問“今天午飯怎麼吃?”變成瞭“今天午飯吃什麼?”自從去年村裡設瞭睦鄰四堂間助餐點,王阿婆的午餐有瞭著落,還可以提前點餐,告知廚師想吃什麼。

除瞭奉賢,在嘉定、寶山、松江等地,托老所、長者照護之傢、村集體經濟興辦的養老院等各種類型的養老模式紛紛湧現,逐步緩解農村留守老人的養老難題。

而來郊區養老的城裡人,生活又是另一番光景。在金山朱涇鎮的一座高爾夫球場邊,坐落著法式莊園風格的養老社區——頤和苑老年服務中心。這裡看起來像極瞭一座五星級酒店,還宣稱要引入丹麥幸福養老模式。實際上,不管是在生態島崇明,還是在閔行、嘉定、浦東等區,都出現瞭相對高端的養老社區。

頤和苑入住的老人中,來自高校的學者傢庭占瞭一半,孩子大多在國外。房間裡硬件設施很好,有智能馬桶、中央空調和地暖;在頤和苑東南角,有一塊150畝的果蔬園,老人可在此申請租一塊田地,種上喜愛的蔬果;精神層面的娛樂更多,每個月至少要舉行兩場音樂會,還舉辦幸福養老論壇等。

不過,每位入住的老人要先繳納8萬元押金;平時,每位老人平均交月租金3500元左右,若夫妻倆住一套房是7000元;另外,還會收取一定服務費。這對於普通老人來說,難免望而卻步。

有些市區老人因為向往田園生活,選擇在郊區買房,住上一段時間卻是冷暖自知。有位選擇去崇明養老的阿姨總結說:“動手能力不強、長期依賴城市服務功能的人,還是輕易不要嘗試城市田園生態生活。”

“適老化”社區的真相

一位普通老人的日常生活是什麼樣的?通常它以傢為圓心,向小區、菜場、公園、社區醫院等幾個場所輻射,如果要幫子女帶孩子,那麼還得往返學校。

老年生活質量評判的權重,絕大部分落在這個活動半徑內。這也是老人心目中“幸福社區”的幾個關鍵指數。

不久前,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學者發佈瞭一個有關老年人的社區需求研究。研究者從老年人對於社區服務設施配置佈局的需求和滿足感入手,發現利用“步行指數”可以驗證老年人的滿意度,越是適宜走路出行的社區,越是受老年人喜愛。

在研究者測量的三個社區中,楊浦延吉社區的步行指數最高,為91.07分;浦東聯洋次之,社區步行指數為70.64分;嘉定江橋為67.54分。就是說,老社區延吉社區的服務設施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適宜性最強,老人的滿意度也是最高的。

這個結果多少有些出人意料。高洋上的社區,可能在老人眼中,並不是最理想的。

上海城市的適老化改造,也是從老人的生活半徑開始的。一個頗具代表性的中國信託信貸照會案例,就是很多小區都在進行的老宅加裝電梯改造。2015年10月,普陀區怒江苑小區7號樓加裝電梯成功,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得很多社區競相取經。

怒江苑是1998年建成的售後公房,改造耗時一年多,業主們前前後後開會30多次,項目組四處奔走,在各個部門蓋瞭46個圖章,終得以順利進行。此後,審批流程精簡,加裝電梯在全市推廣。截至今年5月,上海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已竣工完成12臺,正在施工5臺,完成項目立項即將開工的有43臺。

另一方面,“一站多點”的15分鐘養老服務圈,已在各區逐漸成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養老樂園綜合體、醫養結合護理站等各類名稱不一、功能完備的機構,成為這個服務圈的重要驛站。老齡化程度高達38.28%的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還將街道每個片區裡原有的老年日托所全部轉型為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分中心,每個居委都配有社區公益站,專門用來開展政府購買的養老服務。

智慧化養老亦普及深入。今年3月,楊浦區區級綜合為老服務信息平臺“彩虹橋”上線運行,平臺設有信息發佈及查詢、服務申請、服務監督、後臺數據管理及統一需求評估等功能,實現瞭全區養老服務實時監測、實時分析等。寶山區以“銀鈴居傢寶”項目為服務載體,探索建設全“養老雲”平臺,以一鍵呼叫的便捷方式,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主動關愛、緊急援助、走失定位等,旨在打造24小時智能養老服務圈。第三方養老服務機構“愛照護”提供的智能護理床、智能遠程看護和關愛配件等,已走入普陀、浦東、虹口等多個養老機構和社區。

當老人所在的社區服務設施步行可達,多功能的、智慧型的養老服務日趨完善,這算不算一個“適老化”社區?答案是極有可能,但真正的答案,隻在老人們心中。

老人的心思誰能懂

有位區民政幹部私下裡感嘆:“社會上都說‘一老一小’最值得關註。但實際上,小朋友的錢最好賺,老人的錢最難收。”

此話或許不中聽,但放在現實情景中,卻毫不誇張。2017年發佈的“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上海地區)”報告顯示,當被問及願意以每月多少費用入住養老機構時,77.7%的老年人希望低於3000元,隻有2.7%的老年人願意支付每月5000元及以上的費用。而辦養老機構的成本,近年飛速上漲卻是事實。

今年1月起,上海在徐匯、普陀、金山三個區先行開展瞭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符合條件的老人將可享受到長期護理保險待遇。試點期間,對居住在三個試點區或者在其養老機構住養的60周歲及以上老人,經評估護理需求等級為二至六級的,可由定點護理服務機構為其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並按規定報銷護理費用。

大致來說,效果不錯。但盡管老人自負的部分隻有10%—15%,在現實中依然遭遇瞭一些老人“嫌貴”的問題,即便子女願意支付,還有老人心有不甘。再說服務,社區居傢照護和養老機構照護的服務內容目前共有40餘項,涵蓋瞭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臨床護理,都是失能老人亟需又適宜開展的服務。但還是有老人反饋說:“我不需要這些,能幫我傢裡打掃衛生更重要。”

之前說到的奉賢建睦鄰“四堂間”,助餐是老人最看重的功能,目前由政府補貼,老人隻要支付成本的一部分。但即便這樣,還是有老人覺得貴瞭,有些不需要助餐的老人提出來:“我沒有來吃飯,是不是可以把政府補貼的餐費直接給我?”

對於老人的這些行為,有人理解,也有人嗤之以鼻,一些人認為“不少老人的價值觀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

沒錯,政府想做好事情,有時候還真不簡單。包括建養老機構時的“鄰避效應”:誰都希望能建個養老院方便養老,但誰也不想建在自己傢門口。特別是一些上瞭歲數的人,一想到建在社區裡的養老院裡可能設有“臨終關懷”,就表示反對。因此,每建一個社區附近的養老院,背後的動員工作相當艱苦。

不過,有位一直和老人打交道的政府工作人員這樣感慨:“我有時也不理解老人的行為,但隻要你用心為他們服務,絕大多數老人真的很好,簡直把你當成自己的兒女。”

其實對於老人,若將他們的觀念行為帶入其成長的背景軌跡中,那些“摳門、公私不分、迷信”等行為或許更容易理解。就像當年希望社會包容年輕人,如今的我們同樣需要對老人多一份包容。而此刻,政府所做的正確引導和溝通協調,可能比什麼都重要。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們生活在一個老齡化的社會,我們的父母正從低齡老人邁向高齡老人行列;而有一天,我們自己也終將老去。

題圖來源:蔣迪雯攝影、奉賢區供圖
  • 台灣的銀行這麼多,每一家銀行推出的貸款商品讓人看得眼花撩亂。中國信託信用貸款流程 中國信託貸款條件為何?專家告訴你怎麼審核過件~當有資金需求,要向銀行辦理貸款時,常會有不知道從何下手的感覺。到底哪一家銀行的哪一種貸款商品對自己最划算?中國信託信用貸款流程 中國信託貸款條件為何?專家告訴你怎麼審核過件~我們收集了各家銀行的信用貸款方案(免保人、免擔保品)建議可以填寫文章中的表單,中國信託信用貸款流程 中國信託貸款條件為何?專家告訴你怎麼審核過件~會有專人詢問。軍公教人員以及上市櫃公司的員工,都被認為是工作較為穩定的,中國信託信用貸款流程 中國信託貸款條件為何?專家告訴你怎麼審核過件~非常受到銀行歡迎。除了信用狀況以及穩定的收入外,負債比例也是銀行的另一項考量。當銀行認定你的負債太高,有入不敷出的可能時,中國信託信用貸款流程 中國信託貸款條件為何?專家告訴你怎麼審核過件~也會拒絕貸款給你的。
  • 中國信託信用貸款流程 中國信託貸款條件為何?專家告訴你怎麼審核過件~
  • 台灣的銀行這麼多,每一家銀行推出的貸款商品讓人看得眼花撩亂。中國信託信貸條件 中國信託信貸過件率高嗎?專家告訴你如何過件的秘訣當有資金需求,要向銀行辦理貸款時,常會有不知道從何下手的感覺。到底哪一家銀行的哪一種貸款商品對自己最划算?中國信託信貸條件 中國信託信貸過件率高嗎?專家告訴你如何過件的秘訣我們收集了各家銀行的信用貸款方案(免保人、免擔保品)建議可以填寫文章中的表單,中國信託信貸條件 中國信託信貸過件率高嗎?專家告訴你如何過件的秘訣會有專人詢問。軍公教人員以及上市櫃公司的員工,都被認為是工作較為穩定的,中國信託信貸條件 中國信託信貸過件率高嗎?專家告訴你如何過件的秘訣非常受到銀行歡迎。除了信用狀況以及穩定的收入外,負債比例也是銀行的另一項考量。當銀行認定你的負債太高,有入不敷出的可能時,中國信託信貸條件 中國信託信貸過件率高嗎?專家告訴你如何過件的秘訣也會拒絕貸款給你的。
  • 中國信託信貸條件 中國信託信貸過件率高嗎?專家告訴你如何過件的秘訣
  • 台灣的銀行這麼多,每一家銀行推出的貸款商品讓人看得眼花撩亂。中國信託信用貸款流程 中國信託小額信貸該怎麼辦呢?<快速過件>找他就對了當有資金需求,要向銀行辦理貸款時,常會有不知道從何下手的感覺。到底哪一家銀行的哪一種貸款商品對自己最划算?中國信託信用貸款流程 中國信託小額信貸該怎麼辦呢?<快速過件>找他就對了我們收集了各家銀行的信用貸款方案(免保人、免擔保品)建議可以填寫文章中的表單,中國信託信用貸款流程 中國信託小額信貸該怎麼辦呢?<快速過件>找他就對了會有專人詢問。軍公教人員以及上市櫃公司的員工,都被認為是工作較為穩定的,中國信託信用貸款流程 中國信託小額信貸該怎麼辦呢?<快速過件>找他就對了非常受到銀行歡迎。除了信用狀況以及穩定的收入外,負債比例也是銀行的另一項考量。當銀行認定你的負債太高,有入不敷出的可能時,中國信託信用貸款流程 中國信託小額信貸該怎麼辦呢?<快速過件>找他就對了也會拒絕貸款給你的。
  • 中國信託信用貸款流程 中國信託小額信貸該怎麼辦呢?<快速過件>找他就對了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qq024y4u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